庐山道中见梅花

江头细草已摇春,幽谷疏梅尚着人。
未许扬州动诗兴,却嫌戚里妒妆新。
范郎鄙枣不同传,汉省含香可买邻。
蝶翅蜂须莫浪喜,元无一物涴香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道中见梅花》是宋代诗人李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特点:

  1. 作者介绍
  • 李彭: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已知其为当时文人墨客中的一员。
  • 文学成就:作为宋代的诗人,李彭的诗作多有流传,其中以山水田园题材的作品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1. 诗歌原文
  • 江头细草已摇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江边细草随风摇曳的景象。
  • 幽谷疏梅尚著人:描述了山谷间稀稀疏疏的梅花,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与人相亲。
  • 未许扬州动诗兴:表达了对于扬州那种浮华诗酒之地的不认同,认为这样的场所无法引起他的创作灵感。
  • 却嫌戚里妬粧新:这里“戚里”指的是宫廷贵族或富贵人家,“妒粧新”意味着这些地方过于追求新奇和华丽的装饰,反而显得俗气。
  • 范郎鄙枣不同传:用典意指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枣树,因为其果实甘甜而著名,但在这里诗人表示并不欣赏那些表面光鲜而内在空洞的事物。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庐山道中见梅花》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思想情感。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没有过多修饰,展现了宋代诗词朴实无华的风格。
  • 意象丰富: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江头细草、幽谷疏梅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历史影响
  • 历代传诵:自宋代至今,《庐山道中见梅花》一直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被认为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 学术研究: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这首诗常被引用以考察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及其诗歌风格的特点。
  1. 文化价值
  • 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崇尚。
  • 思想境界: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高尚情操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庐山道中见梅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宋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