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赋蚊

江湖白鸟传自古,蛰蛰孙宁亦如许。
聚雷岂解殷晴空,媒孽耳根良自苦。
野人睡美不闻钟,草木苯尊森蟠胸。
唼肤攻喙漫不省,跃跃自喜安足雄。
若人才高乐讥评,滑稽能发古人兴。
勾引西风鏖细虫,小丑何劳霍去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答赋蚊》是宋代诗人李彭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和赋是常见的文学形式。李彭的《戏答赋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深刻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李彭,字天锡,号西溪野翁,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成分。据史料记载,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与苏轼、黄庭坚等人齐名,被后人誉为“西溪四大家”之一。
  2. 诗词原文:《戏答赋蚊》原文如下:
    江湖白鸟传自古,蛰蛰孙宁亦如许。
    聚雷岂解殷晴空,媒孽耳根良自苦。
    野人睡美不闻钟,草木苯尊森蟠胸。
    唼肤攻喙漫不省,跃跃自喜安足雄。
    若人才高乐讥评,滑稽能发古人兴。
    勾引西风鏖细虫,小丑何劳霍去病。
  3.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蚊子的行为及其引发的联想,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戏答赋蚊》中的蚊子形象生动活泼,似乎在嘲笑那些被名利所困、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人类。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艺术手法:在艺术风格上,《戏答赋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作品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
  5. 文化影响:《戏答赋蚊》作为李彭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启发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戏答赋蚊》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也为人们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