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引归船犬吠篱,片时风景万千诗。
向来柳下曾沽酒,不似如今看画时。
和曾子实题画笺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曾子实题画笺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收录于《东坡先生诗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原文如下:
曾子实作墨梅一幅,其意似常山小篆,世或传以为伯时,而伯时无此书,乃知好事者之过也。予戏为作此以定其真伪,且效颦于苏、米之间。
墨梅,即墨笔画成的梅花,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志趣。苏轼在这首诗中,以“墨梅”为题,赞美了曾子实所画的墨梅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其意似常山小篆”,这里的“小篆”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方式,与“墨梅”相结合,寓意着画作的风格独特、古朴典雅。
“世或传以为伯时”,这里的“伯时”指的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苏轼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曾子实画作真实性的怀疑,认为有些好事之人过于吹捧曾子实的画作,甚至将其与吴道子的画作相混淆。
“而伯时无此书”,这句则直接否定了曾子实画作的真实性,认为吴道子并没有创作过这样的墨梅作品。
“乃知好事者之过也”,苏轼在这里感叹那些好事之人的盲目崇拜,认为他们过于追求名利,忽略了艺术的本质——美的追求和表达。
苏轼以“戏为作此以定其真伪,且效颦于苏、米之间”来结束全诗。这里的“苏”指的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米”指的是南宋著名文人米芾。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文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审美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绘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苏轼博大精深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