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馀干郑丞

君为丞处是吾乡,门对烟霞竹绕墙。
于越城荒云树暗,代阳溪近水苔香。
的知左宦心应折,未必东归鬓便苍。
若过藏山山下寺,松楸凭与问凄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馀干郑丞》是宋代诗人李龏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李龏,生卒年不详,属于南宋江湖派诗人。这个时期的诗人多因功名不遂,流落江湖,以诗为生。他们常常在诗歌中表达对现实不满以及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2. 诗歌原文:君为丞处是吾乡,门对烟霞竹绕墙。于越城荒云树暗,代阳溪近水苔香。的知左宦心应折,未必东归鬓便苍。若过藏山山下寺,松楸凭与问凄凉。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郑丞住所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故土和家园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仕途不顺、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情景物相互映衬,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哀愁的画面。
  4. 创作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 历史影响:《寄馀干郑丞》不仅是李龏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群体精神面貌的一种反映。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被后人传颂。

了解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语言,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李龏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念,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寄馀干郑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着宋代社会文化和历史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