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松山曹可择

供奉芸签内殿间,身清不愧是卑官。
带残敕号绦应断,吟出新诗板未刊。
妾引哀歌秋烛暝,客收闲迹晓松寒。
端平才子如君者,免死江湖把钓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松山曹可择》,一首宋代诗人李龏创作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卑官生涯的感慨及江湖生活的态度。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李龏(生卒年不详),南宋江湖派诗人,因功名不得意而流落江湖,依靠献诗卖艺为生。
  • 文学地位:李龏是江湖诗派的一员,这一流派由陈起等人刊行的书籍而得名,多为落第文士在江湖中谋生的艺术。
  1. 诗歌原文
  • 供奉芸签内殿间,身清不愧是卑官。
  • 带残敕号绦应断,吟出新诗板未刊。
  • 妾引哀歌秋烛暝,客收闲迹晓松寒。
  • 端平才子如君者,免死江湖把钓竿。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1. 主题思想
  • 仕途与隐逸:通过描写官场的腐败与自己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淡薄,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的“秋烛”、“晓松”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态度。
  • 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曹可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同道中人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 象征手法:诗中“秋烛”、“晓松”等元素不仅是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作品,《吊松山曹可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称赞其意境高远,有的则认为其过于悲观消极。

《吊松山曹可择》不仅是一部反映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