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荆溪闻雨

迢迢残梦太湖西,窗眼未明鸡已啼。
蕙草无香秋被冷,十年情绪雨凄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回荆溪闻雨》是南宋诗人李龏的作品

《梦回荆溪闻雨》是宋代李龏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感受。这首短小精悍的词篇不仅体现了李龏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梦回荆溪闻雨》:

  1. 作者简介
  • 李龏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为南宋金代诗人,活动于北宋时期。
  • 其生活背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生活在南宋金朝交替之际,这样的历史环境对他的作品有着深刻影响。
  1. 原文赏析
  • 词中“迢迢残梦太湖西,窗眼未明鸡已啼”描述了词人夜半醒来时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孤寂与清冷。
  • “蕙草无香秋被冷”则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以及词人内心的凄凉感受。
  • “十年情绪雨凄凄”则是词人对过去十年时光的感慨,通过“雨凄凄”来表达自己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哀愁。
  1. 文化价值
  • 作为金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李龏的词作在当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 他的词作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诗歌、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所贡献。
  1. 艺术特色
  • “迢迢残梦太湖西,窗眼未明鸡已啼”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哀愁的画面。
  • 整体而言,《梦回荆溪闻雨》以其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李龏的生活环境和政治立场使他的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词人的个人遭遇。
  • 此词的创作可能受到宋金战争的影响,词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以及对现实政治局势的忧虑。

《梦回荆溪闻雨》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抒情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李龏深邃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