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应茶马

自联班序简宸聪,廊庙江湖一节同。
百世几人今蜀日,千年一到昔虞风。
得莘渭上康时策,有伊洛间传道功。
早晚为霖洗炎热,苍生俱出炭炉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应茶马》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朝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背景,也反映了诗人本人的政治理想和对边陲治理的深刻理解。

下面将详细解读此作品:

  1. 作者及时代背景
  • 作者简介: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是宋怀州的人,居嘉兴。他是理宗淳祐年间的官员,历任静江府知府、广西经略安抚使等职。在景定五年,他因直言进谏被贾似道所忌,遭论劾后被夺职。但在恭帝德祐初年,他得以恢复官职。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政治较为动荡,边疆问题成为国家治理的重点。李曾伯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边境事务有着深切的关注和思考。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寿应茶马》的原文如下:“太微一宿烛鱼凫,已奏平反课转输。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鎌雪外长龙颅。”
  • 这首诗通过描绘繁忙的茶马交易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繁荣社会的赞美。诗中用“太微”、“平反”、“课转输”等词汇,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秩序。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寿应茶马》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鎌雪外长龙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华热闹的画面。
  • 情感深沉:李曾伯在这首诗中不仅描绘了外在景象,更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民生安康的向往。
  1. 诗歌的深层含义
  • 治国理念:通过描述茶马交易的繁忙景象,诗人实际上隐喻了当时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边防的稳固,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理想。
  • 历史评价:虽然李曾伯在政治上并未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他的诗歌却成为了后人研究宋代社会的重要资料,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不容小觑。

《寿应茶马》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历史的记载,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繁荣景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欣赏到李曾伯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