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
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
醉蓬莱 · 其四和韵
介绍
《醉蓬莱·其四和韵》是北宋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价值上亦有重要意义。以下将深入分析这首诗:
作者介绍:《醉蓬莱·其四和韵》的作者是李曾伯。李曾伯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生平及作品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李曾伯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原文:诗的开头“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描绘了一个轻盈飘逸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美好与纯洁。紧接着的句子“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暗示着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时刻同样值得人们珍惜。最后两句“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则抒发了对于秋天景色的赞美,以及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喜悦心情。
诗歌特点:《醉蓬莱·其四和韵》的语言华美,结构严谨,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境界之中。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曾伯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艺术赏析: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一种氛围或者情感。例如,“大不逾粟许”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事物的微小与珍贵,“飘散人间”则传达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此外,“那更今年”中的“那”字,既是一种感叹,又带有一丝无奈或留恋,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李曾伯的这首《醉蓬莱·其四和韵》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也是对美好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深深植根于宋代的文化土壤之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精神生活和自然美的高度重视。
《醉蓬莱·其四和韵》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承载着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对于那些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阅读和研究李曾伯的《醉蓬莱》不仅能增加文学知识,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