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

洛表楼堪倚,燕陲望不穷。
秋声南送雁,寒意北随风。
敛暝关云黑,衔规苑日红。
凋年霜霰恶,慎勿损荆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是宋朝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登上东楼时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宋庠(930年—984年),字公序,北宋官员、学者,以文章见长,与晏殊、范仲淹并称为“宋初三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多涉及政治、哲学和文学评论,其中尤以诗歌最为著名。
  1. 诗歌原文
    洛表楼堪倚,燕陲望不穷。
    秋声南送雁,寒意北随风。
    敛暝关云黑,衔规苑日红。
    凋年霜霰恶,慎勿损荆丛。

  2. 诗歌注释

  • “洛表楼堪倚”中的“洛表”,指洛阳,古代的都城之一,象征繁荣与文化中心。“堪倚”意味着可以依靠或欣赏这座宏伟的建筑。
  • “燕陲”指的是燕地边境,可能是指北方边陲地区,给人一种遥远而辽阔的感觉。
  • “秋声南送雁”中的“秋声”可能指的是秋天的凄凉声音,如风、树叶沙沙作响等;“南送雁”则是指大雁向南飞翔的景象,寓意着离别和思念。
  • “寒意北随风”描绘了北方的寒冷气候和微风,增添了季节感和地域感。
  • “敛暝关云黑”描述傍晚时分天空被云层遮住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暗、神秘的氛围。
  • “衔规苑日红”则是通过太阳的描述,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凋年霜霰恶”中的“凋年”可能指的是岁月的变迁;“霜霰”指冬天的降雪和霜冻,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 “慎勿损荆丛”则是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周围的植物,以免受到损害。

《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不仅展示了宋庠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对于友情和人生哲思的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