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圃观稻

谁取霜禾种,来依郡圃栽。
芒随虎掌熟,畦作佛袍开。
自应蝉鸣候,应无蟹啮灾。
公庖丰甑饭,知免拾颜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郡圃观稻》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宋庠是宋朝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其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2. 诗歌原文与翻译:《郡圃观稻》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谁取霜禾种,来依郡圃栽。芒随虎掌熟,畦作佛袍开。自应蝉鸣候,应无蟹齧灾。公庖丰甑饭,知免拾颜煤。”这首诗的翻译为:“谁将霜降后成熟的庄稼种子移栽到这里?稻苗随着老虎掌般的成熟而长满整个田地,像佛袍一样展开。自然之声——蝉鸣在等待收获,稻田里不会有螃蟹的破坏。官府厨房丰盛的饭菜,让我免去了捡拾炭火灰的辛苦。”
  3. 诗歌赏析:此诗中,宋庠通过对郡圃内丰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敬意。诗中的“虎掌熟”、“佛袍开”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稻谷成熟的美丽画面,同时也暗含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坚韧。诗末的“公庖丰甑饭”则寓意着官府的优待和百姓的感恩,体现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郡圃观稻》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赞颂勤劳智慧的古诗,更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宋代农村生活场景,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劳动成果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