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津亭同窠双头牡丹

太宇星津曲,灵葩帝囿中。
丹房忽三出,宝艳更双融。
采绚仙囊露,香翻沛筑风。
柔祇宁爱宝,元化自为工。
草让中唐瑞,兰嗤下畹丛。
甘泉宸象洽,无独赋青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津亭同窠双头牡丹》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和赏析:

  1. 作者简介:宋庠,字伯庠,后改字公序,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一个文化背景深厚的家庭。他与弟弟宋祁并称“二宋”,在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
  2. 诗歌原文
    太宇星津曲,灵葩帝囿中。
    丹房忽三出,宝艳更双融。
    采绚仙囊露,香翻沛筑风。
    柔祇宁爱宝,元化自为工。
    草让中唐瑞,兰嗤下畹丛。
    甘泉宸象洽,无独赋青葱。
  3. 诗歌赏析:《瑶津亭同窠双头牡丹》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诗中“太宇星津曲”暗示了牡丹生长的自然环境,而“灵葩帝囿中”则赋予了牡丹尊贵的地位,如同帝王园林中的瑰宝。
  4. 创作背景:据历史记载,宋庠曾在扬州、郓州等地任职,晚年归隐于家乡。因此,《瑶津亭同窠双头牡丹》可能反映了他在仕途中的经历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5.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同时,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牡丹与仙露、沛风相提并论,既突出了牡丹的独特性,也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6. 文化影响:宋庠和宋祁的文学成就使得宋代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瑶津亭同窠双头牡丹》不仅是宋庠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