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为红蕖棹绿波,那知一夜作滂𩃱。
风狂俄失云中树,雨涨全无水面荷。
寻壑胜游先自减,泛湖乐事又多磨。
老怀自度无闲处,且向尊前强笑歌。
大雨后湖上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雨后湖上有感》是清代文学家张岱的作品。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雨后游湖时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以下是对这一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号陶庵,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末年到清代初年的一位著名文人、艺术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明亡清兴的历史大变故,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深刻的历史感悟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作品背景:
《大雨后湖上有感》创作于康熙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当时作者身处江南一带,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他的生活颇为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中,张岱仍然能够捕捉到自然之美,并以诗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主题内容:
作品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暴雨过后的湖上游玩时的所感所思。通过对雨后的湖景、风物、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情趣。张岱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愉悦。艺术特色:
张岱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擅长用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其散文和诗词往往给人以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感觉。此外,他在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与文学相互辉映,共同展现了一个文人的艺术修养。
《大雨后湖上有感》是张岱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