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楼

心远俗尘隔,楼高野兴多。
稻花黄雀雨,山影白鸥波。
滩涩推船上,桥危挽客过。
日斜栏倚遍,无句奈愁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溪楼》赏析

沈说作的《溪楼》是一首充满宋代文人风骨的五言律诗。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楼的景致和内心的感受。在宋朝这个文学鼎盛的时期,诗歌不仅是文人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溪楼》中的“心远俗尘隔,楼高野兴多”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境界。这里的“俗尘”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纷扰,而“楼高野兴多”则形象地描绘了溪楼之高,使得诗人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

诗中“稻花黄雀雨,山影白鸥波”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稻田上的黄色稻花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娇嫩,黄雀在田间自由飞翔,而远处的山影和白鸥在波浪中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这种描绘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滩涩推船上,桥危挽客过”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溪楼周边的环境。在滩上行走需要用力推开小船,而桥梁的危险之处需要人们挽着客人一起过。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一种推崇。

“日斜栏倚遍,无句奈愁何”则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部分。夕阳西下,诗人在溪楼栏杆旁久久徘徊,无法找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难以言表的欣赏和感慨。

《溪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宋代文化和艺术的宝贵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