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词春愁

伤时怀抱不胜愁。野水粼粼绿遍洲。满地落花春病酒,一帘明月夜登楼。
明眸皓齿人难得,寒食清明事又休。只是鹧鸪三两曲,等闲白了几人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词》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乐府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李益简介:李益(约745年—约813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晚唐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间疾苦著称,擅长写边塞诗和闺阁诗。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鹧鸪词》的原文如下:“湘江水深山更远,沙岸隔枫林。鹧鸪啼处双飞影,雌雄对宿愁心。”
  • 白话译文:湘江的水显得格外深沉,远山在视线之外。沙岸隔着枫树林,鹧鸪鸟在夜晚双双飞起,它们的鸣叫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时的哀愁。
  1. 艺术手法与象征意义
  • 比兴象征:通过湘江水深和鹧鸪悲鸣等自然景物,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忧愁。
  • 反诘手法:诗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愁绪,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感染力。

《鹧鸪词》不仅是一首表现女性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高度发展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