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廷对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径成诗纪游

忆昔寻幽兴未终,重来洞府访仙翁。
十年尘世身将隐,千年华阳路暗通。
山水只如前日好,松杉似与老人同。
明朝又入黄尘去,回首青山一梦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戌廷对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径成诗纪游》是一首描绘寻访仙翁、隐逸山林的古风诗作。下面从几个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1. 作者与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汪立中,他是一位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诗人。据史料记载,汪立中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充满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于超脱尘世束缚的强烈追求。
  • 作品出处:《甲戌廷对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径成诗纪游》收录于《全唐诗》,是汪立中晚年归隐后的作品。这一时期,他可能经历了不少世事变迁,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繁华世界的怀念以及对当下隐居生活的满足。
  1. 诗意与内容解析
  • 诗意概括:诗中“忆昔寻幽兴未终,重来洞府访仙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寻幽探秘之乐的深切怀念,以及再次来到这个仙境般的居所时的兴奋之情。这里的“寻幽”和“访仙翁”不仅描绘了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渴望。
  • 诗句赏析:接下来的“十年尘世身将隐,千年华阳路暗通”,诗人通过对比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和千年来的修仙之路,表达了自己对于遁入自然、寻求精神解脱的坚定信念。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
  1. 艺术特色与文化影响
  • 艺术手法: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具匠心,如使用“兴未终”、“路暗通”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山水之美、松杉之盛,使得整首诗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汪立中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及修行的深层次思考,是研究古代文学、哲学以及道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甲戌廷对后到洞霄丙戌假守新安又得寄径成诗纪游》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隐逸情怀的佳作,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人与自然的文化桥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深入了解汪立中的文学创作风格,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哲学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