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金沙花有感

夭艳迎人意欲迷,不言正是怨深时。
愁肠百端不堪续,惆怅年年开向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金沙花有感》是宋朝诗人沈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原文如下:夭艳迎人意欲迷,不言正是怨深时。愁肠百端不堪续,惆怅年年开向谁?

沈辽,字叡达,是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自幼爱好读书,尤其喜欢读《左传》、《汉书》,并且与同族兄弟王安石、曾布学习王安石的笔法。尽管沈辽本无意于功名,但他的诗歌却颇有影响,特别是他的《云巢集》十卷中的作品。他的诗歌以雄奇峭丽著称,且擅长歌诗创作,风格高爽。沈辽因事下狱,流放永州,后被徙至池州,最终筑室齐山,自号“云巢”,隐居不仕。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文学和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观金沙花有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观金沙花有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密切相关。沈辽一生坎坷,经历了从官位到流放的过程,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金沙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迁和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夭艳迎人意欲迷”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盛开的景象,而“不言正是怨深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伤和对世事的不满。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观金沙花有感》不仅展示了沈辽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在阅读这首古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面对生活挫折时的无奈和坚持,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惜。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观金沙花有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观金沙花有感》不仅是沈辽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文人生活的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