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扁舟、万山环处,平铺碧浪千顷。仙人怜我征尘久,借与梦游清枕。风乍静。望两岸群峰,倒浸玻璃影。楼台相映。更日薄烟轻,荷花似醉,飞鸟堕寒镜。
中都内,罗绮千街万井。天教此地幽胜。仇池仙伯今何在,堤柳几眠还醒。君试问。□此意、只今更有何人领。功名未竟。待学取鸱夷,仍携西子,来动五湖兴。
摸鱼儿 · 湖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湖上》是南宋词人杜旟的一首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在宋代词坛中,杜旟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备受推崇。《摸鱼儿·湖上》便是杜旟作品中的佼佼者,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诗词艺术水平,更是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作者介绍:杜旟,字伯高,号桥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他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除了《摸鱼儿·湖上》,杜旟还有《桥斋集》等著作,其文学成就得到了包括陆游、叶适、陈亮、陈傅良在内的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
诗词原文:《摸鱼儿·湖上》全文如下:
放扁舟、万山环处,平铺碧浪千顷。仙人怜我征尘久,借与梦游清枕。风乍静。望两岸群峰,倒浸玻璃影。楼台相映。更日薄烟轻,荷花似醉,飞鸟堕寒镜。中都内,罗绮千街万井。天教此地幽胜。仇池仙伯今何在,堤柳几眠还醒。君试问。此意、只今更有何人领。功名未竟。待学取鸱夷,仍携西子,来动五湖兴。诗词鉴赏:
- 意境描述:《摸鱼儿·湖上》通过对湖上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放扁舟、万山环处,平铺碧浪千顷”,词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湖上的广阔视野和平静水面,让人仿佛置身其间。
- 情感表达:”仙人怜我征尘久,借与梦游清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这里的“仙人”可能象征着一种理想状态,而“梦游清枕”则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哲理思考:“更日薄烟轻,荷花似醉,飞鸟堕寒镜。”这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起落和变化。词人似乎在告诫人们要随遇而安,享受眼前的美好。
- 历史人物与现实联系:最后几句中的“仇池仙伯今何在”,可能是对历史上某种理想的追求或怀念。”堤柳几眠还醒”则暗含着词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感慨。
- 词作影响:
- 《摸鱼儿·湖上》不仅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保持的高洁品质和乐观态度。
- 在文学价值上,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被视为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创作不仅丰富了宋词的内容,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 在文化传承方面,这首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体现。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摸鱼儿·湖上》是杜旟在宋词领域的重要作品。通过对其细致的分析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词人的文学才华和他们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杜旟卓越的诗词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宋代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