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靖安县君

五世传家德有徽,更嫔萧史慕灵妃。
平生未足鱼轩乐,故里空伤羽翣归。
雌剑忽先收夜气,寸荄犹欲报春晖。
自惭不就磨笄志,尚在徒能泪满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靖安县君》是宋代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而且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与韵味。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汪藻,字彦章,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采著称。
  • 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深切关怀的情感,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感慨和思考。
  1. 诗歌原文节选
    五世传家德有徽,更嫔萧史慕灵妃。
    平生未足鱼轩乐,故里空伤羽翣归。
    雌剑忽先收夜气,寸荄犹欲报春晖。
    自惭不就磨笄志,尚在徒能泪满衣。

  2. 诗歌赏析

  • 首联“五世传家德有徽”表达了家族传承的美德。汪藻通过这句诗,强调了他家族的德行和荣誉。
  • 颔联“更嫔萧史慕灵妃”则描绘了朋友的离世。这里“萧史”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形象,而“灵妃”则暗示了对亡友的哀悼和思念。
  • 颈联“雌剑忽先收夜气”与“寸荄犹欲报春晖”则抒发了诗人的哀思。这里的“雌剑”可能指的是象征性的纪念品或遗物,而“春晖”则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尾联“自惭不就磨笄志,尚在徒能泪满衣”反映了诗人的遗憾与哀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某些愿望(如成为贤人)的遗憾,以及对亡友的无限哀思。

《挽靖安县君》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也是对宋代文化和文学的一次珍贵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