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甘露寺

丞相高斋半草莱,旧时风月满亭台。
地从日月生时见,天到江山尽处回。
三国是非春梦断,六朝城阙野花开。
心随潮水漫漫去,流遍烟村半日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润州甘露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此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润州甘露寺弹筝》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还精通音乐,与京师名妓一起合奏。其诗歌、词作中常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他的艺术天分与文化素养。
  • 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从杭州调往密州,途径镇江时曾与友人孙洙巨源、王存正仲等集会于此地,游览了风景秀丽的甘露寺多景楼。
  1. 诗歌原文
  • 地众日月生时见,眼到江山尽处回。
  • 三国是非春梦断,六朝城阙野花开。
  • 心随潮水漫漫去,流遍烟邨半日来。
  1. 诗意解析
  • 地众日月生时见:描绘了甘露寺多景楼上所见的壮丽景色,日月生辉,美景如画。
  • 眼到江山尽处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视觉上的极致享受。
  • 三国是非春梦断:可能隐含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 六朝城阙野花开:通过对比六朝时期的繁华与现状,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代宁静生活的赞美。
  • 心随潮水漫漫去: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无拘无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1. 历史背景
  •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相传为三国吴孙皓甘露元年所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文人墨客留下诗词的重要场所之一。
  1. 艺术特色
  • 苏轼在写作中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他的诗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充满哲理,能够引人深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启迪。
  1. 文化价值
  • 《润州甘露寺弹筝》不仅是苏轼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润州甘露寺弹筝》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与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体现。它反映了苏轼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热爱诗歌、渴望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