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上方

凌云细路险可遵,稍从飞锡攀嶙峋。
乌巢崔嵬寄林莽,蚁穴细碎严君臣。
震开楼阁一弹指,俯览世界千微尘。
人间劫火变灭尽,此地独与湖山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上方》是宋代诗人邵彪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内容解读
  • 自然景观的刻画:邵彪在诗中通过“凌云细路险可遵”,“稍从飞锡攀嶙峋”,“乌巢崔嵬寄林莽”,“蚁穴细碎严君臣”等诗句,细腻地描述了高山峻岭、森林莽原等自然景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威严。
  • 哲理意蕴的融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邵彪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人间劫火变灭尽,此地独与湖山新”两句,更是表达了他对超然物外、与世隔绝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探讨
  • 语言运用的精准:邵彪的用词讲究,如“微尘”一词,不仅形容了世界的渺小,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无限;“严君臣”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微妙关系。
  • 意象创造的新颖:诗中的意象新颖独特,如“楼阁一弹指”,既富有想象力又不失现实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考空间。
  1. 文化背景考察
  • 时代背景的影响:宋代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诗人往往借景抒情,借物喻志。邵彪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 地域特色的体现:邵彪作为宋代文人,其诗歌创作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古上方》中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审美偏好,也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

《古上方》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古代诗歌,也是了解宋代社会风貌、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