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妙手都无斧凿瘢

妙手都无斧凿瘢,饱参佳处却成颦。恰如春入浣花村。
笔墨今宵光有艳,管弦从此悄无言。主人席次两眉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妙手都无斧凿瘢》是宋代词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黄花满地菊花天,
风送香来醉眼颠。
记得去年今日看,
红叶题诗在翠巅。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欢聚场景。”黄花满地菊花天”一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日里盛开的菊花之美;”风送香来醉眼颠”则通过视觉(香气)和听觉(风吹声),营造出一种沉浸于美景中的陶然自得之感。

诗中提到的”去年今日看红叶题诗在翠巅”,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相聚时的情景。这里的”翠巅”可能指的是山上的红色枫叶或青翠的树梢,象征着秋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生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

注解

瘢: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改作“痕”。清末近现代初·夏敬观《跋毛钞本稼轩词》云:“《稼轩词》往往以乡音叶韵,全集中不胜枚举。如《浣溪沙》词用元寒韵之‘瘢’、‘言’、‘轩’与真谆韵‘颦’、‘村’同叶,殆亦其乡音如此。而三本‘瘢’皆作‘痕’,匪特不典,且忘‘言’、‘轩’亦在元寒韵。此类妄为窜改之迹实不可掩。”

饱参佳处:宋·苏轼《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馀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诗:“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浣花村:唐·杜甫在成都所居处。北宋·胡宗愈《成都草堂诗碑序》:“先生自同谷入蜀,遂卜成都 浣花江上万里桥之西,为草堂以居焉。”

主人席次两眉轩:南朝 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注云:“轩,举也,举眉谓喜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