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粉面都成醉梦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来时诵我《伴牢愁》。一见尊前似旧。
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已遣蛾眉等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粉面都成醉梦,青鬟半脱春慵。

小楼风露里,香雾湿红袖。

玉指调鹦鹉绿荷中。

翠翘金雀钗头重。

欲眠花下,一枕清宵风雨。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梦境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在梦中的美好场景。以下是对整首词的详细解析:

  1. 粉面都成醉梦:形容女子妆容浓艳、娇媚动人。

  2. 青鬟半脱春慵:描绘了女子头发散乱,显得有些懒惰和随意的样子。

  3. “小楼风露里”: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暗示主人公可能是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享受着自然

注解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 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伴牢愁》: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唐·颜师古注:「湛读曰沉。谓投水而死。」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畔牢愁》、《广骚》文多,不载,独载《反离骚》。」注引李奇云:「畔,离也;牢,聊也。与君相离,愁而无聊也。」按:稼轩此句当即用扬雄事,误「畔」为「伴」,盖传钞传刻致然。

「诗在阴何侧畔」句:唐·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七》诗:「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悉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按:阴何,谓南朝 梁诗人何逊和南朝 陈诗人阴铿之并称。

「字居罗赵前头」句:《晋书·卷八十七上·〈卫瓘传·(子)卫恒传〉》:「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 「……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宋·苏轼《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诗:「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

锦囊:借指诗作。《新唐书·卷二百〇三·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它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