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吟

万物备于身,乾坤不负人。
时光嗟荏苒,事体落因循。
既感青春老,还惊白发新。
胸中若无有,未免作埃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万物吟》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易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旨在探讨宇宙间的成败兴衰与人生哲理。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幼年随父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邵雍天圣四年(1026年)师从李之才学习《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问大成之后创作了多部著作,包括《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万物吟》原文如下:
成败须归命,
兴衰各有时。
小人纵多欲,
真宰岂容私。
只此浪喜欢,
便成空惨凄。
请观春去后,
游者更为谁。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成败归天命,
兴废各有时。
小人纵多欲,
真宰岂容私。
只此浪喜欢,
便成空惨凄。
请观春去后,
游者更为谁。

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宇宙万物的变化和人类的命运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他强调,真正的智者应该超越眼前的得失,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万物吟》不仅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宇宙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邵雍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哲学观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万物吟》不仅在文学上有其价值,它也是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此外,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寻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