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吟

如鉴又如钩,回旋莫记秋。
难穷天上理,易白世间头。
团处人人喜,亏时物物愁。
有生无不喘,何必待吴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团团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

  1. 作者简介
  •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世称百源先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易学家。他出生于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幼年随父迁居共城。邵雍自幼有志向,曾读书于苏门山百源上,后来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
  • 创作背景:邵雍在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期间因不愿接受朝廷的官职邀请而选择隐居生活。他致力于学术研究,创立“先天学”,认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
  1. 诗歌原文及解释
  • 原文:如鉴又如钩,回旋莫记秋。难穷天上理,易白世间头。团处人人喜,亏时物物愁。有生无不喘,何必待吴牛。
  • 诗句解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首句”如鉴又如钩”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形状,象征人生的变化和盈亏。接着,”回旋莫记秋”暗示时间虽流转不息,但不会因人的记忆而停滞。”难穷天上理”则表现了对于宇宙真理的探求和认识。而”易白世间头”可能指代世事的无常以及人们面对生死的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生命的普遍现象:”团处人人喜,亏时物物愁”揭示了人们在顺境中的喜悦与逆境中的忧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考。
  1. 主题思想
  • 哲理探讨:《团团吟》通过对月亮形状的描述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悟,反映了邵雍深厚的哲学造诣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 人生观念:诗中展现了邵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 宇宙观照:诗中也体现了邵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如鉴又如钩”、“回旋莫记秋”等意象,富有想象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表达:采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使得诗歌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展现了邵雍独特的文学风格。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团团吟》作为邵雍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被视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哲学意义:邵雍的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传承发展:作为国学经典,《团团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团团吟》不仅是邵雍诗歌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哲理、精湛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传世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