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花吟

三千宫女衣宫袍,望幸心同各自娇。
初似绽时犹淡薄,半来开处特妖娆。
檀心未吐香先发,露粉既垂魂已销。
对此芳樽多少意,看看风雨骋粗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愁花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愁花吟》的作者,即宋代理学家邵雍,他的学问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易学和数学,其著作有《渔樵问对》《观物篇》《皇极经世书》等。

  2. 诗歌原文:三千宫女衣宫袍,望幸心同各自娇。初似绽时犹淡薄,半来开处特妖娆。檀心未吐香先发,露粉既垂魂已销。对此芳樽多少意,看看风雨。

  3. 诗歌内容详解: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宫中女子们的美丽,从她们初露端倪时的淡淡薄薄,到最后盛开时的特别妖娆。诗中的“檀心”与“露粉”分别比喻女子的内心与外表,“未吐香”与“既垂魂”描绘出一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

  4. 文化价值:邵雍的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愁花吟》在艺术上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风格,而在思想层面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女性形象的复杂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5. 版本解析:除了原著《愁花吟》,还有许多对这首古诗进行注释和注解的版本,如《伊川击壤集》就收录了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深意。

  6. 比较研究:与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的“葬花吟”相比,虽然两者都涉及女性主题,但《愁花吟》更侧重于对宫廷中女性的观察,而《葬花吟》则通过黛玉的形象展示了更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愁花吟》不仅是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创作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宋代文学的特色,以及古代文人对于美、情感和社会责任的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