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颜。
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
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
城头遥望累累冢,辽海荒寒鹤未还。
立秋日作
相关推荐
立秋日作 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颜。 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 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 城头遥望累累冢,辽海荒寒鹤未还。 【注释】: 立秋日:节气名,表示秋天的开始。 苦热如焚:形容酷热难耐,就像在火中焚烧一样。 想雪山:比喻心中向往的地方,如同在雪山中一样清凉。 清商一夕:指一夜之间的凉爽。 断雨残虹外:指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的景象。 凉意平芜远树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并加以概括总结。注意“凉风”是借指秋风、西风;“三时”,泛指一年四季;“即日归田貌已翁”是诗人晚年的写照,意谓自己已经老了,应该回家种田了。 【答案】 首联:高楼独倚思何穷,凉风西来万点雨。 译文:独自登上高楼远望,思绪无穷无尽,凉风吹来万点细雨。 注释:“高楼”指高大的楼台
【注释】 立秋日:指秋季的第一天。水槛(jiàn):临水的栏杆。槛,有雕花格子的栏杆。雨脚微:雨点刚落下来时,像细针一样的雨滴。青篱络角豆花肥:青葱的篱笆上,络角豆花盛开得很肥大。络,络线,编织。角,角落。豆花,即豆子开花。肥,丰满、茂盛。前宵:昨夜。新蛩(qióng)语:新来的蟋蟀叫声。新,刚刚。蛩,蟋蟀的一种。一叶:梧桐的叶子。一叶,指初生的嫩叶。 赏析: 此诗是写立秋时节的景物和感受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已识山中早晚凉,今朝况复立秋当。 翻译: 我已经习惯在山中无论早晚都能感到凉爽,今天更是恰逢立秋节气。 - 关键词注释: - 山中:指山中的自然环境或氛围,通常指幽静、凉爽的山林。 - 早晚凉:表示不论昼夜,山林中总是保持着清凉的感觉。 - 今朝:即今天的日期,强调时间的当下性。 - 立秋当:指立秋这个节气的到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名为《立秋日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首句:"立秋宜雨又宜晴" —— 立秋时节通常适宜下雨和晴朗。 - "宜":适合。 - "雨":雨水。 - "晴":晴朗。 - "又":也。 - "宜":适合。 - "又":又。 2. 次句:"农谚何曾有定评" —— 古代农民谚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 "何曾":哪里曾。 - "有":存在。 - "定评"
立秋日作 无暑谓当秋不觉,谁知秋信益分明。 昨朝婪热蒸为雨,今日新凉迫放晴。 何必碧桐方识节,由来皓日已悬清。 山田迎望西成近,层阁凭临一畅情。 注释: 1. 无暑谓当秋不觉:意为秋天到来时没有感觉到炎热。无暑,即不觉得炎热。 2. 谁知秋信益分明:意指不知道秋天的信息更加明显。 3. 昨朝婪热蒸为雨:昨天的酷热使得空气变得潮湿,最终变成了一场雨水。 4. 今日新凉迫放晴:今天天气突然变凉
【注释】 披风陡觉爽而便,少昊司秋信有权。 披风:指秋天的凉爽。少昊:古传说中的鸟名,为秋季之官。司秋:主管秋天之官,即司天,掌管天文。信:确实。 且喜民情无怨暑,更因穑事冀逢年。《礼·月令》:“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天子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赦宥。”意思是说,此时天气转凉,人们开始收获庄稼,农事活动逐渐停歇,因此诗人感到欣慰。“穑”指耕种。这里指农时
立秋日作 代谢弗停运,金行速置邮。 绪风尚婪暑,协纪又迎秋。 玉宇云容淡,铜仙露气浮。 西成虽可望,未定岂无愁。 注释: 1. 代谢弗停运:新陈代谢不停息。 2. 金行速置邮:金色的道路迅速传送信息。 3. 绪风尚婪暑:残余的炎热依然存在。 4. 协纪又迎秋:顺应季节,迎接秋天的到来。 5. 玉宇云容淡:玉宇(指皇宫)里的云彩颜色淡雅。 6. 铜仙露气浮:铜仙(指仙人或神仙)的露气浮动在空中。
立秋日作 一气传金皞,三时入白藏。 拂筵驱伏暑,披袂迓新凉。 风叶荷增响,露英花递香。 晚来急雨过,恰好应农祥。 注释: 一气传金皞:一气指的是天地之间的气流,金皞是古代对秋季的称呼。一气传金皞是指秋天的气息弥漫整个宇宙。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季节。 拂筵驱伏暑:拂筵指的是拂去筵席上的热气,驱伏暑是指驱逐炎热的暑气。 披袂迓新凉:披袂表示解开衣襟,迓新凉是指迎接新的凉爽天气。 风叶荷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