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鸣夜沉沉,蛩语露泥泥。
飞云带月来,投我襟袖里。
心自彻太虚,痱颣忽一洗。
世念傥尽消,万法亦聊尔。
李才翁懒窝
相关推荐
《李才翁懒窝》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诗句释义: 1. 鸮鸣夜沉沉,蛩语露泥泥。 - “鸮鸣”:指猫头鹰在夜晚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寂静和孤独。 - “夜沉沉”:形容夜晚深沉、静谧。 - “蛩语”:蟋蟀在夜间的鸣叫,也增添了夜晚的幽静氛围。 - “露泥泥”:指地面湿润、泥泞,暗示着夜晚的凉爽和潮湿。 2. 飞云带月来
李才翁懒窝 幽人肯一杯,受用今夜月。 携手步虚庭,履遍沙界雪。 疏林寂无声,细虫吟自切。 浩荡天宇开,虚襟共明洁。 注释:幽人的酒量可以喝下一整杯,今天晚上的月亮正好适合用来享用。我们携手一起漫步在庭院中,踏遍了沙石和雪地。寂静的树林里没有任何声音,只有细小的虫子在鸣叫,它们的声音非常清晰。天空广阔,明月高悬,我敞开胸怀与明亮的月光相映成趣,感到心情格外清新、明亮。 赏析:
李才翁懒窝 终日云气厚,寖寖雨将倾。 如何才入夜,月轮皎如冰。 云去露飞洒,星稀天熨平。 正恐中秋节,未必如许清。 注释: ①李才翁懒窝:指作者的居处。李才翁,作者自号,这里指作者自己。 ②终日云气厚:整天都笼罩着浓厚的云雾。 ③寖寖雨将倾:雨水即将倾泻而下。 ④如何才入夜:什么时候才能入夜? ⑤月轮皎如冰:月亮洁白明亮如同冰雪。 ⑥云去露飞洒:乌云散去,露水四溢,形容雨后天晴的景象。
【注释】 懒窝:诗人自喻其诗。 山林日月长,城市炎凉急:以日、月作喻,写出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化。 方看夏太清,已觉秋淅瑟(cī sè):刚觉得夏天很清凉,秋天就来了,天气也变得寒冷起来。 因之念故山,鹤归松露滴:看到鹤归巢,想到家乡。 收足否愿馀,此舟徒役役:自己是否还有多余的精力和欲望,在名利场中劳碌奔波。 赏析: 《李才翁懒窝》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懒”字为题
【注释】: 1. 李才翁:诗人的自号。 2. 懒窝:指隐士的生活,作者自称“李才翁”,即隐居不仕之意。 3. 萧瑟:形容风雨声凄惨而凄凉;风雨日:风雨交加的日子。 4. 轩窗浸虚凉:窗户透进风来,感觉凉意沁人。 5. 清灯闪复定:灯光闪烁不定。 6. 寒漏为之长:寒冷的夜漏声更长更久。 7. 老觉世念少:年纪大了,对世间名利的执着少了。 8. 病须药物良:生病了需要良药治疗。 9. 晨兴涤颤手
【注释】 长镵(chán):长柄锄。长柄,即长柄锄,一种农具。 矮窗(yǎn chuāng):矮而小的窗子。 西风:秋季的风。 逾月:过了一个月。 胡能:怎么能,怎么能够。 晴空舞皓鹤:晴天天空中飞舞着洁白的仙鹤。 夜气纷流萤:夜晚空气里飘散着萤火虫的光点。流萤,即流萤火。 木叶不自觉:秋风吹动树叶发出声响,自己并没有察觉。 无风辄(zhé)秋声:没有风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秋天的响声。辄,总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悉诗歌内容,同时对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也要有所了解。 “月华”二句:月亮如水,洒满大地,天容如琉璃一样明亮; 皎如大圆镜,照彻清境晖:月光皎洁像一面明镜,照亮了清澈明亮的世界; 繁星敛芒耀,群动生霏微:星星都收起光芒,群动生出轻细的雾气。 尘世宁有此,玉虚楼观低:人世间哪会有这样美好的景色啊!仙家楼阁在云雾之中显得如此低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檐上喜鹊、砌下蟋蟀相和鸣叫,似乎在说:我们虽不能同声相应,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后四句则写自己独处荒郊野外,望不到边,只能听到远处的鸿雁悲啼,想到自己的故园,不禁黯然神伤。 赏析: 贾岛,字浪仙,唐朝时期诗人。他出身寒微,一生穷困潦倒,死后也未得“名成一家”之誉。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多有佳作,其中以《剑客》、《送无可上人》等为人所传诵。 此诗首联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