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
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物理六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以鸟养鸟尽性,惟虫能虫知天。
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
【注释】 六言:指《六经》的六种文体,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句是引用孔子的话。尽性:尽己之性。 虫知天:比喻人能了解自然界。 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和我合一。反身:返躬自问。乐莫大焉:最大的欢乐没有比这再大的了。 【赏析】 本篇以鸟、虫作比喻,说明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前四句说鸟能尽其本性而活,只有昆虫才能了解天地之道;万物都和我合一,返躬自问最大的欢乐没有比这再大的了
羊蚁不如鱼计,鸿鹄岂比雁谋。 折腰五斗何如,散发扁舟自适。 注释:比喻中有些人因为贪图安逸或地位而丧失本心,就像羊鼠一样比不上鱼儿的机智和远见;而有些志向高远的人却能像天鹅与大雁一般,有着不同于凡人的谋划。当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有人或许会为了五斗米而低头,但也有人能够抛开世俗的束缚,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羊蚁与鱼的计划、鸿鹄与雁的谋略
【注释】 杜鹃:即杜鹃鸟,传说中蜀地多杜鹃花,故有“杜鹃啼血”的说法。这里以杜鹃自比,表明自己志向之高远。 前身名宇:指自己的姓名,宇,字也。 胡蝶梦境为周:指自己的身世如梦一般飘渺不定,难以把握。胡蝶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象征,表示虚幻、飘渺之意。 至理:最高的真理。 物化:万物变化。 天游:天上飞翔。 赏析: 这首小诗写得很含蓄,诗人以自然现象比喻自己的命运和理想。首句以“杜鹃”喻己之高洁志向
注释: 醯(xiān)鸡瓮中世界,蜘蛛网上天机。 醯(xiān)鸡:即猫头鹰,一种捕鼠的鸟类。瓮(wèng):陶制的盛器。醯鸡瓮中,意思是说猫头鹰在瓶罐里生活,就像人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样。 蜘蛛网:指蛛丝,用来捕捉飞虫。天机:指天帝的机巧。 他心我心壹是,大知小知俱非。 他心:别人的心意。我心:自己的心意。壹是:一致的意思。大知小知:大智慧和小孩子的智慧。俱非:都不正确。 赏析:
【注释】 蚯蚓:指蚯蚓的性。 两头是性:比喻事物或人有两重性格,即阴柔与阳刚并存。 桃花一见不疑:比喻对事物有初步的了解后,不会怀疑它的好坏。 葛藤三昧:指葛蔓所攀缘之处,常被人们赞美为美好的地方,而其本身并不显眼,所以用“三昧”来表示其特点。 芣苢(fúyǐ):一种植物,古人常用以比喻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蚯蚓、葛藤、桃花、芣苢等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这首诗的译文是:不是鱼就知道鱼的快乐,不是鹿就能知道鹿的快乐。如果与我有相同的物性,执守我之观点则显得愚蠢。 注释: - "物理六言":指《庄子·齐物论》中的“非鱼知鱼之乐,得鹿者不知鹿之乐”。 - "非鱼知鱼谁乐":指非鱼的人不知道鱼的快乐。这里指的是庄子认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性和乐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享受它。 - "梦鹿得鹿谁诬":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