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
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
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
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白龙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
深林六月风敲竹,古寺三更月入龛。
天旱蛟龙藏窟宅,水枯鱼鳖露须髯。
我来赤日祈甘雨,卧听萧萧泻屋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万木梢头见塔尖,道人于此卜幽潜。” - 关键词:万木梢头、塔尖、道人、卜幽潜 - 注释:这句描绘了一幅寺庙高耸入云,塔尖在万木之中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在此寻找心灵深处的宁静与隐逸。 - 赏析:诗人用“万木梢头见塔尖”形象地勾勒出寺庙的宏伟,而“道人于此卜幽潜”则表达了修行者的清修志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精神追求。 第二句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白龙寺的诗,通过对白龙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不怯山寒风力尖”,意思是不怕山上寒冷的风,风力尖锐刺骨。这里的“山寒”指的是山上的温度较低,而“风力尖”则是形容山上的风非常猛烈,甚至尖锐到能够伤人。这一句主要是为了表达诗人对于登山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天气恶劣,也要坚持攀登。 再看第二句“要登绝顶看龙潜”,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登上山顶
【注释】 白龙寺: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彭县。 何事独无诗:为什么没有写诗呢? 留题:题在壁上或石上,以记其名。 【赏析】 诗人张禺山是成都人,喜用“白龙”字,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他在白龙寺题壁之作。这首诗虽短小,却很有特色,全篇仅二十个字,但却句句精炼、字字珠玑。首句“白龙寺”,点出地点;二句“何事独无诗”,反问句式,既写出了作者的疑惑和不平,又表现了他不甘平庸,有抱负的精神面貌。三
白龙寺 探寻历史遗迹之美 1. 寺庙概述 -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 结构布局与建筑风格 - 宗教意义与文化价值 2. 建筑特色 - 前殿与大雄宝殿规模 - 开间、明间与次间的尺寸差异 - 建筑尺度的独特性 3. 文物珍藏 - 古代碑刻与石雕艺术 - 龙池灵异与山泉相通 - 宋代“显济庙”称号由来 4. 历史事件与人物 - “利济苍生”敕赐 - 清咸丰十年重建与同治年间重建 - 光绪年间两次重建
诗句原文: 白龙寺里旧时钟,一百八声唤懊侬。海水浮来兵火燬,待寻追蠡已无踪。 注释: - “白龙寺”:指的是位于浙江省萧山区瓜沥镇东恩村航坞山巅的白龙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古寺。 - “一百八声”:指的是寺庙内旧时钟的声音数量,“一百八”可能是指时钟的鸣叫声共一百零八个音节。 - “唤懊侬”:古代汉语中,“侬”是“你”的意思,而“唤懊侬”则表达了一种呼唤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