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司酿水边州,浪迹曾陪汗漫游。
红粉夜嫌银烛短,醉和明月下西楼。
上运管张平国
相关推荐
【注释】 上运管:唐玄宗时官名,掌管音乐。张平国:人名。 妙年司酿水边州:意谓年轻时就善于酿酒。 浪迹曾陪汗漫游:意为曾经随皇帝巡游。 红粉夜嫌银烛短:形容夜晚的美景,红粉指的是美女们,这里指美人。 醉和明月下西楼:形容在美好的月色下饮酒作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美女醉酒后与月亮相伴的诗歌。诗的大意是,年轻的女子擅长酿酒,她曾陪同皇帝游览。夜晚,她嫌银烛的光太暗
【注释】 张:指张平国。定远县在今安徽定远西北,为古吴国地,汉置。 【赏析】 张平国,字子安,定远人。大和初进士。以《五松篇》名动当时。诗作于公元82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当时作者任左拾遗,因上《五松篇》,被贬为衡州司马。此诗是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潘岳墓时所作。潘岳墓在今湖南长沙西郊的岳麓山南麓。诗人对潘岳十分仰慕,故有此作。 “大江南畔五松西”一句,点出诗人的游踪。五松,即晋潘岳墓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上运管张平国”是题,点明这是一幅张平国的画作,而张平国是南宋诗人、画家,他的画作以表现江南水乡的清丽景色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诗中“未比当年令尹清”句中的“令尹”指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他是当时楚国的名臣,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作的《高山流水图》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幅山水画作品,这幅画以山水为主要题材,画面上重峦叠嶂,山间云雾缭绕,溪流潺潺,飞瀑直泻,山石奇峭
上运管张平国 双峰十月客辞家,廷老相期下九华。 检早不逢陶靖节,唤船同过鲤鱼沙。 注释解释: - 双峰:指的是两座山峰,这里特指某两个山峰。 - 十月:指的是农历十月的某个时期或时间段。 - 客辞家:客人告别自己的家或家乡。 - 廷老:指的是朝廷中的长者,这里可能是指一个有地位的长者和张平国相约同行。 - 下九华:指的是前往九华山的路上。 - 检早:检查是否为早晨。 - 陶靖节:陶渊明
【注释】 1. "上运管张平国":此句为题目。 2. 紫枢黄阁:皇帝的办公机构,象征国家权力。 3. 青毡:古代用青色毡做的垫子,这里借指地位高。 4. 西掖东华:指宰相府,西掖是唐代中书省所在。 5. 墨尚鲜:墨迹尚新。 6. 何事:为什么、什么缘故。 7. 莲幕:指幕府。 8. "恁":这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诗人张平国受到重用的情况。 首联“紫枢黄阁总青毡
注释:我闲暇时用玉斧雕刻制出精美的罗纨,醉意中用笔端挥洒出龙蛇般的画艺。 流落的画轴被绿窗全都看成了画图。 赏析:这首诗以诗人自喻,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首句“闲将玉斧制罗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闲暇时用玉斧雕刻制作罗纨的情景,表现了他精湛的技艺和高洁的品格。第二句“醉引龙蛇竞笔端”,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醉酒之际挥笔作画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豪迈情怀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
【注释】 上运管张平国:作者的好友。运管,即管理粮仓之官。上运,指将粮运到京师。平国,即张平国。 武城,县名,属山东。三载:三年。促公归:催促友人返回京师。 自合班列:自己应该参加班列。 班:古代官员上朝时排列站立的顺序,此处借指官职或地位。 行禁闱:行走于宫廷之中。 计幕:指幕府,即官府中处理政务的地方。暂时参知有在:暂时担任参谋顾问之职。 野夫:隐士、乡间之人。曾此便横飞
注释: 朱颜绿鬓,形容人年纪虽轻而容颜已老,这里用来比喻张平国虽然年轻但已有了丰富的阅历。富春秋,指有才华、有经历。家世才华三总优,指他的家族世代都有很好的才华和成就。 不用鹤裘兼映雪,意思是说不需要像鹤一样穿着白色的衣服来衬托雪景,这里的“映雪”比喻他的气质和风度。自风流,表示自己很有风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诗人以“上运管张平国”为题,对这位年轻人进行了高度的赞誉
【注释】 上运管张平国:即张平国,字子和,宋宗室,曾任太常少卿、直集贤院等职。 云衢:指皇帝的御道。通亨:畅通无阻。 凤阁鸾台:比喻朝廷。信脚行:随意漫步。 恩风:恩惠之风。散寰宇:遍及天下。 盛栽桃李:种植桃树李树。作门生:成为学生或下属。 【赏析】 《喜雨》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重用人才,广施恩泽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真挚,意境高远阔大。
【注】 上运管张平国: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张九龄。 谪东南:被贬到南方任官职。 马瘦:马瘦了,形容旅途劳顿。 青山:青山在屋上或在山中。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友人张九龄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关心。 首句“英雄三载谪东南”,点明张平国因政绩卓著而遭到贬斥的遭遇。这里的“英雄”一词,既表明张平国的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