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顶出南溪,苍弁峰头正直西。
更割东桥仪凤水,如今定不怨鸾栖。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相关推荐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霅川今是辋川图,城郭中藏十顷湖。空说侯门深似海,得如簿领一亭无。 在道场山的顶峰南溪涌出,苍弁峰上直指西方。东桥上的凤凰水已有人疏通,现在她定不会怨恨凤凰栖息。 其一 道场山顶出南溪,苍弁峰头正直西。 更割东桥仪凤水,如今定不怨鸾栖。 其二 误把新题涴彩梁,我书元不是中郎。 亭前若解真浮玉,成我蒹葭倚玉堂。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道场山上南溪流经的山峰和苍弁峰
以下是对《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逐句的解读,包括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的原文与翻译: - 原文: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莫恨微管清俸少,一亭风月不论钱。 - 译文:谁能将这绝美的景色放在家门口?只要一抬脚,就能看到满眼的山水美景。别担心你的薪水不多,这浮玉亭里的风月美景,不用花费金钱也能欣赏得到。 2. 关键词注释: - 绝景:指非常美丽或罕见的景色。 - 家边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 莫恨微管清俸少,一亭风月不论钱。 注释:谁是谁?绝景是什么地方?傍家边指的是靠近自家的地方。举足之间就能看到满山的溪水和山峦,形容景色非常美。不要怨恨自己的微薄官职和清闲的俸禄,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小亭子可以观赏风景。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一日溪流万橹声,簿书丛里眼偏明。青衫不怕笼朱墨,直下沧浪便濯缨。 注释: 1. 溪流万橹声:指的是溪流中传来的众多船只的声音。 2. 簿书丛里眼偏明:在繁多的文件资料中,诗人的眼睛依然能够保持敏锐。 3. 青衫不怕笼朱墨:即使身穿青色衣服,也毫不在意被涂上红色或黑色的墨水。 4. 直下沧浪便濯缨:直接跳入清澈的河流中洗涤头发和衣襟。 赏析: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霅川今是辋川图,城郭中藏十顷湖。 空说侯门深似海,得如簿领一亭无。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乌程簿厅浮玉亭及其周围的景色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感。诗中通过将现实与想象之间进行对比,构建了一种空灵感。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题乌程簿厅浮玉亭七首 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 莫恨微管清俸少,一亭风月不论钱。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中通过“谁将绝景傍家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接着,“举足溪山已满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浮玉亭前,周围被山水环绕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然而,“莫恨微管清俸少
误把新题涴彩梁,我书元不是中郎。 亭前若解真浮玉,成我蒹葭倚玉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程簿厅浮玉亭及其周围的景色来传达作者的情感。诗的首句“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以“霅川今是辋川图”为引子,暗示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以及时间的流转和变化。第二句“空说侯门深似海,得如簿领一亭无”表达了对现实不满之情。最后一句“亭前若解真浮玉,成我蒹葭倚玉堂”,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