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晴沙著钓纶,浴凫飞鹭颇相亲。
谁知夙昔风云会,只似寻常江海人。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处处晴沙著钓纶,浴凫飞鹭颇相亲。
谁知夙昔风云会,只似寻常江海人。
注释: 处处晴沙都挂着垂钓的丝线,浴着的鸭子飞着的鹭鸟都很亲近。 谁知往日风云会相遇,只似寻常江海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第七首。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景色,表达了对渔人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写渔人在江边钓鱼、浴凫飞鹭等细节,展现了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过往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 鲙缕丝丝雪色鱼,碧筒香细引村沽。江天此乐谁无分,不问官家乞鉴湖。 注释: - 鲙(kuài)缕:指切好的细丝鱼肉。 - 丝丝:形容鱼丝细长。 - 雪色:形容鱼的颜色像雪。 - 碧筒:指用来装酒的竹筒。 - 香细:形容香气细腻。 - 引村沽:引领着去村中购买。 - 江天:指江边的天际。 - 谁无分:没有人能够拒绝这种乐趣。 - 官家:此处指官府或者贵族。
翻译:君王打猎后带回熊罴,分封土地和赏赐给诸侯以成就霸业。 注释:君王打猎后带回熊罴,分封土地和赏赐给诸侯以成就霸业。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君王打猎的场景,表达了对权力的追求和对霸业的渴望。他认为打猎是实现这种目标的一种手段。然而,诗人也清醒地意识到,过度的权力追求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分封土地和赏赐诸侯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斗和纷争。因此,诗人提出了一种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钓鱼
【注释】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指《奉题董端明所藏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七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渔父”喻董文简的为人,表现他不愿在官场中争名夺利、贪恋权势的品格。诗的前两句是说董文简早年有经世之才,为官时却能急流勇退,不恋权位;后两句是说董文简虽已远离仕途,但他对朝政仍然关心,只是自己不愿去干预罢了。此诗以咏董文简的“渔父”生活,来赞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
【注释】奉题:敬题;董端明:董源,北宋画家,擅山水画。渔父七首:这是作者为董源的《渔父图》所作的诗。 译文:志和是渔夫的隐士,他隐居在霅水旁,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的风流潇洒的形象被描绘出来。他不需要像画家那样去画他的形象,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他身穿貂蝉,威武庄严地坐在麒麟上,就像一只真正的麒麟一样。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志和作为渔夫的隐士形象以及他在霅水旁的生活方式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 雷泽田渔翊圣明,射蛟南幸见升平。 稍分天汉昭回象,更和江湖欸乃声。 译文: 奉和董端明的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第七首。在雷泽田里捕鱼的渔民辅佐圣明之君,在南方射蛟,见到太平景象。稍微划分了天上银河的光明,更加和谐地与江湖上水鸟的叫声相应。 赏析: 这首诗是奉和董端明的《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中的第七首
【注释】 奉题董端明渔父醉乡烧香图十六首渔父七首: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被贬黄州时所作。董端明,即董敦颐,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诗著称,有《北山集》。此诗为其中一首,描绘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渔父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的向往。首句“风烟回首钓鱼台”,写诗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