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子从父之令出自《孝经·谏诤》,敢问子从父之令的作者是:孔子。
敢问子从父之令是周代诗人孔子的作品,风格是:文。
敢问子从父之令的释义是:请问您是否需要关于“敢问子从父之令”的文言文释义,还是现代汉语释义?以下提供两种释义:
文言文释义:请问您儿子是否完全服从父亲的命令。
现代汉语释义:请问儿子是否遵从父亲的指示。
敢问子从父之令是周代诗人孔子的作品,风格是:文。
敢问子从父之令的拼音读音是:gǎn wèn zi cóng fù zhī lìng。
敢问子从父之令是《孝经·谏诤》的第7句。
敢问子从父之令的上半句是: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的下半句是:可谓孝乎。
敢问子从父之令的全句是: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包含敢问子从父之令这句的诗词的全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