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登小台

不管筇枝破绿苔,闲穿万竹上荒台。
幽花经雨自开落,啼鸟喜晴时去来。
河岸家家装彩舫,儿曹处处唱青梅。
谁家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晴登小台》是由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幼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他早年应礼部试被秦桧所黜,后因孝宗而赐进士出身,但仕途多波折。晚年退居家乡期间,陆游始终不渝地追求收复中原的抱负。陆游不仅在诗歌上成就卓著,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同时也涉猎广泛,涵盖政治抱负、日常生活等多种题材。
  1. 诗歌原文
    不管筇枝破绿苔,闲穿万竹上荒台。
    幽花经雨自开落,啼鸟喜晴时去来。
    河岸家家装彩舫,儿曹处处唱青梅。
    谁知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

  2. 内容赏析

  • 首联:“不管筇枝破绿苔,闲穿万竹上荒台。”描述了诗人不顾环境艰险,悠然自得地漫步于荒芜的小台之上,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筇枝”指的是筇竹,即一种竹子的名称,常用来制作手杖;“绿苔”则描绘了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显得有些荒凉。

  • 颔联:“幽花经雨自开落,啼鸟喜晴时去来。”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欣赏。风雨过后,那些坚韧的花朵仍旧盛开,而欢快的鸟儿则在晴朗的天气中自由飞翔。

  • 颈联:“河岸家家装彩舫,儿曹处处唱青梅。”这两句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彩舫可能是当地的一种船只装饰,用以增添节日气氛;儿曹则指孩子们,他们到处唱着青梅,可能是一种童谣或歌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尾联:“谁知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自嘲,同时透露出一种乐观的心态。尽管世事多变,诗人却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伏。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陆游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他在中年时期曾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返回家乡后,他对收复失地的决心从未动摇。然而,现实的政治环境并不尽如人意,陆游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完全实现。这种复杂的心境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幽花经雨自开落”寓意人生的无常与坚韧。
  • 语言精炼:陆游的诗句简洁而富有力度,如“不管筇枝破绿苔”、“闲穿万竹上荒台”等句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他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 情感真挚:陆游的诗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还是个人遭遇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春晴登小台》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生命活力的作品,更是陆游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陆游的人生哲学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