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纳凉

河汉微茫月渐低,风声正在草堂西。
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
屯甲近闻如积水,守关不假用丸泥。
孤臣报国嗟无地,只有东皋更饱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纳凉》是北宋文学家、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写乡居生活,描绘了江南夏夜的美丽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奔竞倾夺的厌弃和力求远避以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感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扬州高邮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其弟秦顷、秦鴒并称“三秦”。其文赋有《郴州文集》、《淮海集》等,诗词则收录于《淮海居士长短句》中。
  1. 诗歌原文
    新月隐修竹,清风开小亭。
    水骨静香汗,霜纨扑乱萤。

  2. 诗歌赏析

  • 景致描绘:这首诗通过“新月隐修竹”和“清风开小亭”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自然景象。新月挂在修长的竹子上,透出一丝淡淡的光芒;微风轻拂过小亭,带来一丝清凉。这种景色让人联想到夏日夜晚的宁静与凉爽。
  • 情感表达:诗中的“水骨静香汗”和“霜纨扑乱萤”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还巧妙地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这里的“水骨”可能指的是池塘中的荷叶,“香汗”暗示着人们在纳凉时感受到的舒适与愉悦,“霜纨扑乱萤”则展现了夜晚昆虫的活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夏夜纳凉》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体验自然之美的理想场所。通过对这首经典之作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欣赏到宋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体会到古人在炎热夏日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