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子虡

里堠迢迢阻问津,年光冉冉苦催人。
未能免俗予嗟老,岂不怀归汝念亲。
家酿湖莼谁共醉,江云淮月又经春。
新诗题罢无从寄,独倚危阑一怆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子虡》是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对《思子虡》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陆游的一生充满坎坷与奋斗,其诗歌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 诗歌出处:这首诗出自《宋诗钞·放翁集》,由宋代陆游所作。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而这首《思子虡》正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亲情的眷恋。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里堠迢迢阻问津,年光冉冉苦催人。未能免俗予嗟老,岂不怀归汝念亲。家酿湖莼谁共醉?江云淮月又经春。新诗题罢无从寄,独倚危阑一怆神。
  • 注释解释:这首诗的首句“里堠迢迢阻问津”,描述了陆游所在之地与故乡之间的距离遥远,无法亲自前去问候,体现了一种时空的阻隔。第二句“年光冉冉苦催人”则反映了陆游在时光流逝中的无奈和焦虑。第三句“未能免俗予嗟老”,透露出陆游对自己年龄增长、岁月不饶人的无奈感。第四句“岂不怀归汝念亲”,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五句“家酿湖莼谁共醉?”通过品尝家乡特产,表达了一种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愿望。第六句“江云淮月又经春”,描绘了江南烟雨中的景象,暗喻陆游对春天的期待。第七句“新诗题罢无从寄”,表现了陆游在完成诗歌后,却因种种原因难以传递自己的心意。最后一句“独倚危阑一怆神”,刻画了陆游孤独一人倚栏远眺,深感世事无常,内心充满了忧伤和感慨。
  1. 诗歌主题
  • 亲情思念:这是《思子虡》的核心主题,通过描写诗人与家人的别离之苦,深刻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切。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还融入了大量自然景观描写,如“家酿湖莼”“江云淮月”,通过这些生动的自然画面,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寂。
  • 历史情怀: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得这首诗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情怀。
  1.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陆游以其真挚的情感著称,这首诗同样流露出他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切关注。
  • 语言简练:整首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 意象丰富:诗歌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家酿湖莼”“江云淮月”,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思子虡》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展现了陆游诗歌的独特魅力。
  • 文化意义: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思子虡》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陆游及其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陆游的诗歌艺术及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