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丈人厌嚣哗,幅巾每访博士家。
小亭谈笑不知暮,往往城上闻吹笳。
兴来杰作粲珠璧,岁久妙墨亡龙蛇。
郎君弟子多白发,回头日月如奔车。
徐卿赤城古仙子,十年四海推才华。
览观陈迹喜不寐,旋补罅漏支倾斜。
曲池还浸古来月,丛莽忽见当时花。
重题旧句照高栋,力振风雅排淫哇。
席间纻袍已散鹄,堂上讲鼓初停挝。
速宜力置竹叶酒,不用更瀹桃花茶。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
介绍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全诗如下: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芦花被风吹尽,汀洲白苹红蓼。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游历名胜、观赏美景的见闻感受和审美情思。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勾勒出江南水乡秋季萧瑟凄冷、迷离恍惚的自然景象,并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之悲凉、身世之寂寞的感慨。
在艺术表现方面,此诗写得浑然天成,自然无迹可求。首句“碧云天”,点明季节为秋季,同时暗示了诗人的游兴所在。“黄叶地”一句则点出了所到之处的地理环境是江南水乡。两句一问一答,笔法灵动,启人神思。接下来,作者又以“秋色连波”总领以下诸景,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将秋日里所见的景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波”字,不仅指江水,也暗含湖光,而“寒烟翠”三字则把景色的冷寂凄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芦花”、“汀洲”、“白苹”、“红蓼”,都是水乡特有的景物,而它们的出现又是与秋色相联系的,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这幅画面中还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因为,尽管诗人已经描绘出了美丽的秋景,但在这一片凄美之中却似乎夹杂着一丝哀伤。这哀伤来自于什么呢?原来,诗人在这里正感叹着时光易逝、人事难料。从后半篇来看,这种感慨并非没有缘由。因为诗人在游览名胜时,正好看到一群鸟儿在六朝古都南京的废墟间自由飞翔,它们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有的甚至在空中盘旋飞翔,有的则在枝头欢唱鸣叫。这些情景使诗人想起六朝时代的繁华与荣华,更使他联想到自己如今的孤独与凄凉。于是,他不禁发出了“鸟空啼”的感叹。
《题徐渊子环碧亭亭有茶山曾先生诗》一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充满情感色彩的诗人形象。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史佳作,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