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二三亩,败屋八九间。
初至如逆旅,忽逾四十年。
屋日已朽蠹,我老不自还。
茅可刈之野,木可伐之山。
尚复不能具,日夜忧其颠。
况我虚幻身,念念随化迁。
齿堕发亦缟,镜中失朱颜。
其危甚于屋,何恃能牢坚。
丰汝梨与枣,养汝汞与铅。
防疾如待敌,爱气如守关。
谋于履霜初,惧在横流前。
书绅铭席端,虽老尚可全。
修居室赋诗自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修居室赋诗自警》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我的深刻感悟。下面将围绕此诗展开详细解析:
诗歌原文:
荒园二三亩,败屋八九间。
初至如逆旅,忽逾四十年。
屋日已朽蠹,我老不自还。
茅可刈之野,木可伐之山。
尚复不能具,日夜忧其颠。
况我虚幻身,念念随化迁。
齿堕发亦缟,镜中失朱颜。
其危甚于屋,何恃能牢坚。诗歌赏析:《修居室赋诗自警》是陆游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之作,通过对比新旧居所,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领悟。首联“荒园二三亩,败屋八九间”勾勒出一幅破败不堪的景象,象征着诗人曾经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颔联“初至如逆旅,忽逾四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无奈感受,以及在旧居地停留过久而渐生厌倦的心理。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与焦虑,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深刻认知。尾联通过“虚幻身”和“念念随化迁”等词语,深化了对人生短暂和变化无常的主题表达,使得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动,其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修居室赋诗自警》是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折射出宋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及其深邃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