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时局的忧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作者简介
- 陆游生平: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诗作以豪放著称,情感真挚。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上书皇帝请求北伐,但均未被采纳。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名篇,至今仍广为传颂。
- 词的创作背景:该词创作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当时陆游被范成大邀请入蜀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在这段时间里,两人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陆游曾为范成大的诗集作序,并有赠别之作。
- 词的主旨:尽管陆游的词作主要抒发个人情怀,但《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陆游通过此词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怨怅、悲愤及对范成大不能挑起北定中原重任的委婉批评。
- 作品原文与注释
- 原文:《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是南宋陆游所作的一首词,该词坦率地抒发了陆游“壮志成虚”的怨怅和悲愤。
- 注释: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双鬓白发,星星斑斑。报国壮志落空,止不住伤心惊叹。一生里漂泊不定,流离不安。
- 作品赏析
- 艺术特点:陆游的词风格豪迈而富有深情,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反诘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中的“华鬓星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已逝的青春岁月,而“旧社凋零”则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主题思想: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者的深切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感受。
-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然而政治上的软弱使得外侮不断,尤其是蒙古族的崛起对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作为一位有着强烈民族意识和责任感的文人,自然会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个人背景:陆游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他的许多诗文都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心。
除了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和他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以下还有一些相关的补充信息:
- 陆游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他在散文、赋、曲、杂著中也有独到之处。例如,他的作品《南园十三首》和《剑南诗稿》都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
- 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有许多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生活的关注,这些作品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陆游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多次遭到贬谪,这也反映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不仅是陆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陆游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这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社会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