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鄞江

睡起开篷月在沙,晚江山影动龙蛇。
诗成索笔无人应,酒尽空囊何处赊。
船去船来数声橹,江南江北几人家。
星娥定怪归来晚,从此西风欲泛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渡鄞江》是宋代诗人高鹏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江上的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作品原文
  • 首句解析:“睡起开篷月在沙”,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醒来后打开船篷,只见月光洒在沙滩上的静谧场景。月亮作为夜晚的重要象征,常与寂寞、孤独联系在一起,这里用“月在沙”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为整首诗歌奠定了基调。
  • 次句解读:“晚江山影动龙蛇”,这里的“龙蛇”比喻江上的波光粼粼,随着夜色和船只的移动而闪烁变换,营造出一幅动态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江水的流动之美,也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波动与不安。
  • 末句解读:“星娥定怪归来晚,从此西风欲泛槎。”这一句中,“星娥”可能指代月亮或星星,寓意着诗人对夜空的仰慕与向往。同时,“欲泛槎”则暗喻诗人想要渡过这条江,寻找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渴望。
  1. 艺术特色
  • 独特的艺术构思:尽管《夜渡鄞江》并没有直接描写江上景色,但诗人巧妙地通过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来描绘江上的氛围,如“闻笛遥寻岸”、“唯看去帆影”,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这种艺术构思的运用,让诗歌的表达更为丰富和生动。
  • 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夜晚江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1. 历史意义
  • 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唐代柳中庸的《夜渡江》同样以夜晚渡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江上的景象。相比之下,高鹏飞的《夜渡鄞江》虽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捕捉和深沉情感的抒发。两首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心态变迁。
  • 传承与发展:《夜渡鄞江》作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夜渡鄞江》不仅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加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