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县普济寺小亭

鲸海中流地,龙峰小洞天。
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
大士居邻境,闲僧指便船。
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国县普济寺小亭”是宋代高翥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简短的作品中,诗人通过对普济寺小亭的景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高翥,字叔通,号北山,宋末元初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2. 诗歌原文
    鲸海中流地,龙峰小洞天。
    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
    大士居邻境,闲僧指便船。
    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

  3. 诗歌鉴赏

  • 首联“鲸海中流地,龙峰小洞天。”描绘了普济寺小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大海和山峰的壮阔与小亭的精致形成了鲜明对比。
  • 颔联“亭高先得月,树老久忘年。”进一步突出了小亭的静谧与超然,高耸的亭子能够先一步观赏到月光的美景,而古老的树木则让时间似乎停滞不前。
  • 颈联“大士居邻境,闲僧指便船。”则通过描绘菩萨和僧人的形象,增添了一种宗教色彩的宁静。
  • 尾联“若为风浪息,更结补陀缘。”则表达了对未来平静生活的向往,如果世间风浪平息,人们会更加珍惜这种难得的安宁时光。

“昌国县普济寺小亭”不仅是高翥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哲理,让人们在品味之余,也能对生活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