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便拜十年兄,自此交游得尽情。
草纸抄书传遁甲,竹筒沽酒命添丁。
他时结屋期来往,今日登门隔死生。
从此苕溪明月夜,小舟不复为君停。
挽章朋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章朋举》是宋朝文学家高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深情的表达和对亡友的缅怀,展示了深厚的友谊和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从创作背景来看,《挽章朋举》是高翥在晚年贫困潦倒、无屋可居时所作。这一时期的高翥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但并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的画作和诗歌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这首挽歌不仅仅是对逝去朋友的悼念,更是对其一生艺术追求的肯定。
从艺术特色来看,《挽章朋举》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首句“相逢便拜十年兄”就描绘了诗人与朋举相识已久,关系亲近如同兄弟一般。这种直接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从主题思想来看,《挽章朋举》不仅是一首怀念亡友的诗歌,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诗中的“草纸抄书传遁甲,竹筩沽酒命添丁”等句子,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的艺术理想。
在解读《挽章朋举》时,还可以关注到高翥的其他作品。比如他的《菊磵小集》中也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句,这为理解《挽章朋举》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同时,高翥晚年的生活状态,如他在上林湖畔搭建简陋草屋的经历,也为理解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细节和深度。
《挽章朋举》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与亡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艺术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诗歌的特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