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
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
时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浑如白发翁。
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
池上秋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上秋书》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池上秋书》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池上秋书》创作于宋朝皇佑四年(1053年),当时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并追赠寇准中书令,谥“忠愍”。此时期的政治环境与寇准个人的遭遇共同促成了这首诗的诞生。
原文赏析:诗歌原文如下:“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诗中的秋天池塘景象被描绘得宁静而深沉,诗人在空旷的书房内自言自语,面对周围的树林和池塘,思绪万千。诗中运用了“霜叶”、“夕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比“露荷香”的冷与秋风的冷,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寂寥的情感体验。
作品特点:作为宋代文学作品,《池上秋书》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意境获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诗中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状态,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
文学价值:《池上秋书》不仅是寇准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朝时期的文学风格及其社会背景。
《池上秋书》不仅因其艺术成就受到赞誉,更因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