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丁斋宿

青衿陪祀忆初年,老矣斋居重慨然。
俎豆不知鹅鹳事,牲牢空荐犬羊膻。
北来被发车连野,东去乘槎浪接天。
汲汲两宫常旰食,受膰归去泪如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丁斋宿》是宋代诗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孝祥(1132年-1171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历任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等官职。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
  1. 诗词原文
    青衿陪祀忆初年,老矣斋居重慨然。
    俎豆不知鹅鹳事,牲牢空荐犬羊膻。
    北来被发车连野,东去乘槎浪接天。
    汲汲两宫常旰食,受膰归去泪如川。

  2. 诗词解析

  • “青衿陪祀忆初年”:这句反映了张孝祥对年轻时的追忆和对祭祀活动的参与体验。青衿,古代读书人所穿的服装,这里可能象征着他的学识与身份。
  • “老矣斋居重慨然”: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而隐居的生活感到感慨。这里的“斋居”,指的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一个宁静而简朴的环境。
  • “俎豆不知鹅鹳事”:描述了他对祭祀礼仪的不熟悉或不理解。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疏离感。
  • “牲牢空荐犬羊膻”: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祭祀活动中使用动物祭品的不满,可能是对这种奢侈行为的批评。
  • “北来被发车连野”:描绘了他因政治原因迁徙至北方的场景。被发,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头发装饰,也可能象征着一种自由或流亡的状态。
  • “东去乘槎浪接天”: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如同乘槎(传说中的木筏)穿越波涛,到达遥远的地方。
  • “汲汲两宫常旰食”:反映了当时宫廷内的政治压力和忙碌,皇帝常常忙于处理国事,无暇休息。
  • “受膰归去泪如川”: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感,可能是因为离别家乡或失去亲人而产生的哀伤。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张孝祥离开故乡和官场后,回到自己隐居的地方,面对自然和传统的生活。这种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深的怀旧和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
  1. 艺术风格
  • 豪放派词风:张孝祥的词作以豪放为主,语言直接且情感丰富,善于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上丁斋宿》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也是对宋代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