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憩道傍人家

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著胡床。
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
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
尘埃满面迎西日,底处青山是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憩道傍人家》是宋代著名诗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孝祥(1132年—1171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与词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以卓越才华闻名,曾获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的进士第一名。张孝祥一生仕途起伏,他曾上疏奏请昭雪岳飞案中的冤屈,但由于秦桧等人的阻挠,未能实现其主张。他在历任地方要职后,表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政治智慧。晚年因直言被贬,但他仍关心国家大事。
  • 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被誉为宋代诗词的巨擘之一。他的词作在当时影响深远,对后世亦有重要影响。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念奴娇·过洞庭》、《水调歌头·寿赵丞相》、《浣溪沙》等。
  1. 诗歌原文
  • 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著胡床。
  • 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
  • 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
  1. 诗歌鉴赏
  • 首两句“一崦人家竹树凉,午阴深处著胡床”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生活场景。在夏日午后的荫凉之中,人们或坐或卧,享受着自然赐予的清凉。这里的“一崦”(即一处小山包或村落)给人以幽静之感,而“竹树凉”则让人感到舒适与安宁。接着的“胡床”可能指的是一种轻便的坐具,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安逸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中对休闲生活的崇尚。
  • “石泉政似煮茗沸,稻花已作炊粳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用“煮茗沸”来形容石泉水的沸腾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而“稻花”则指代稻田里成熟的稻谷,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 结语“梦到家园归自好,起寻官路去何长”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虽然诗人心中向往家园的美好,但现实中却不得不面对公务的繁忙和仕途的艰难。这里的“何长”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
  1. 创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料中并未提供详尽的记载。不过,考虑到张孝祥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情感驱动下所作,或是在特定情境下触发灵感的产物。

张孝祥的《午憩道傍人家》是一首充满意境的七言律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