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花不作等闲来,屐印苔纹酒便回。
明日窗前追昨梦,似逢姑射不逢梅。
任道源转示玉艳亭探梅诗卷未暇属和闰月十一日偶自北山塔院过亭下枝间已花因次元韵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道源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关于“任道源转示玉艳亭探梅诗卷未暇属和闰月十一日偶自北山塔院过亭下枝间已花因次元韵三首”,这首诗表达了他在冬日赏梅时的心情。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来寄托诗人的情感。诗中描述了任道源在闰月十一日偶然经过亭子下的梅花树,发现树上的花朵已经开放。这种景象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与元韵相呼应。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诗的开篇“任道源转示玉艳亭探梅诗卷未暇属和”提到了任道源将他的玉艳亭探梅诗卷转给其他人看,但他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作答。这可能意味着他正在思考如何回应这首诗。
接下来的“闰月十一日偶自北山塔院过亭下枝间已花因次元韵三首”描述了他在闰月十一日偶然经过亭子下的梅花树时的所见所感。这里使用了“闰月”这一特殊时期的称呼,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两句“此际逢君一为传(此际指此时),何须更赋牡丹篇”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首诗的看法。他认为既然已经有别人已经写好了诗,那么他就不必再写关于牡丹的诗篇。这里的“传”字可能暗指诗卷的传递或者交流。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间(闰月)偶然遇到梅花盛开的景象时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谦虚的态度,认为没有必要重复他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