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到的文学作品 “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作品,因此我无法提供直接的文本分析或评论。不过,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片段信息进行一些假设性的探讨:
文学风格与主题:从这个片断来看,作者在描述一种旅行的方式或者是一种体验,这可能暗示着作品倾向于描绘个人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感受和思考。如果这是一部现代文学作品,作者可能会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是通过旅程来反映社会现象或个人成长。
语言特点:考虑到“行运河”和“辛大观”,可以推测这可能是指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或是现代文学中的象征性语言。作者可能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本的表达力。
情感表达:从“先行以此走寄”可以推断出作者可能在作品中表达了某种情感状态,可能是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期许或对当下的反思。这种抒情性质的作品通常会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
文化背景:如果这段文字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可能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果是现代作品,则需要关注当代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作者试图传达的思想观念。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作品的背景信息或是完整的文本内容,我或许能够给出更加准确的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