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温州江心寺诗

出城何所诣,孤屿海云中。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
断烟迷过鸟,密叶坠丹枫。
咄咄劳生梦,真成一洗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温州江心寺诗》是张扩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反映了其内心的某种哲理和超然态度。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张扩,字彦实,一字子微,北宋饶州德兴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曾为国子监簿、司工曹事,南渡后历知广德军,累迁权中书舍人。他与曾慥、朱翌、吕本中等有深厚交往,工诗文,尤以词采清丽见称。
  • 创作背景:张扩在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因秦桧得进而得以进入朝廷,后被召入秘书省任职。南渡之后,他历任广德军知州等职,并在政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诗歌原文
  • 出城何所诣,孤屿海云中:诗人离开城市前往一个未知的地方,那里是一座孤立的岛屿,周围环绕着海中的云雾。
  •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远处的寺庙仿佛是一块拳头大小的岩石,四周海浪的声音如同四面的风一样呼啸。
  • 断烟迷过鸟,密叶坠丹枫:烟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飞鸟的身影,密林之中落叶如红枫般纷飞。
  • 咄咄劳生梦,真成一洗空:诗人感叹人生如梦,一切烦恼皆随风而去。
  1. 主题思想
  • 描绘景色:诗歌通过“孤屿海云中”、“寺影一拳石”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温州江心寺周围的自然景观。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描绘技巧,而且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 抒发情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在诗的最后两句“咄咄劳生梦,真成一洗空”,诗人似乎在暗示,尽管世事纷扰,但最终一切归于虚无,心灵得以解脱。
  • 哲思启示: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意味,使得它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风景描写诗作,更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示人们在忙碌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以及认识到世间万物终将回归到无差别的状态。
  1. 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张扩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精确的词汇来刻画景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笔下的自然之美。例如“孤屿”、“海云”、“拳石”等词汇,都极具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中。
  • 节奏明快:诗的节奏紧凑而明快,每个句子都简洁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意境深远:虽然诗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在诗人的精心布局下,却构建了一个深邃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简单描述,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引发读者深思。
  1. 历史背景
  • 北宋时期: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宋代文人普遍重视文学创作,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传颂。张扩的创作活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
  • 江南水乡特点:温州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诗歌创作。张扩可能多次游历于此,亲身体会过那里的自然风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宿温州江心寺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诗人张扩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