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秋日

阴云薄薄漏秋辉,晓露含光湿翠微。
旁舍击牛尝社酒,荒城捣练给征衣。
净如扫迹蚊无几,多不论钱蟹正肥。
定是水乡差可乐,不应潦倒未成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亭秋日》是宋代诗人张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华亭秋日》是张扩在北宋时期的作品,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其作品《东窗集》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作为国子监簿和秘书省校书郎等职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他的文学素养。
  2. 作品原文
    阴云薄薄漏秋辉,晓露含光湿翠微。
    旁舍击牛尝社酒,荒城捣练给征衣。
    净如扫迹蚊无几,多不论钱蟹正肥。
    定是水乡差可乐,不应潦倒未成归。
  3. 作品赏析:《华亭秋日》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华亭美景和诗人对此的感受。首句“阴云薄薄漏秋辉”勾勒出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天空中的乌云被阳光染成金色的边缘,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晓露含光湿翠微”,则通过露水的描述,增添了一种清新湿润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自然和谐的珍视。
  4. 创作背景:《华亭秋日》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郑氏东亭度过的一些美好时光有关。诗中提到“郑氏东亭”,这很可能是诗人在任职或游历时所见到的一个美丽的园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通过对美好自然景象的赞美,寄托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希望。

在阅读《华亭秋日》时,读者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文人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 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声音、触觉等感官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华亭秋日》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歌,它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某种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