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性便静素,于世寡所谐。
惟馀黄卷里,聊与古人偕。
古人不可期,古心尚可窥。
当其会意时,悠然忘渴饥。
可怜朝市人,大与古相违。
所得眇何有,所亡无町畦。
嗟乎寓此生,惟善为可为。
舍善亦何乐,至死有馀悲。
晤此聊自警,亦以警吾儿。
示两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示两儿》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张九成的作品。张九成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心态和价值追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诗歌内容摘要:《示两儿》是张九成的一首作品,其中充满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张九成写道:“当其会意时,悠然忘渴饥。可怜朝市人,大与古相违。”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古人那种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的羡慕,同时也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忙碌奔波、追逐名利的生活状态。
诗歌风格:这首诗的语言平实而不失深意,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张九成在诗中通过对比古今,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对于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诗歌主题:诗歌的主题是对古代圣贤品质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张九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个人的价值观,即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圣贤,而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被功利主义所驱使,背离了古代圣贤的理想生活。
诗歌影响:《示两儿》虽然不是一首广为人知的诗歌,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张九成的这一作品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示两儿》虽然不是一篇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但它是宋代诗人张九成对其时代的一种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有启发意义的道德和哲学思想。